公開信_2013.8.3


給香港藝術發展局以及關心活化廳的公眾之公開信:

「活化廳」日前正式接獲香港藝術發展局(藝發局)書面通知,確認下年度「活化廳」將不能繼續營辦「上海街視藝空間」,並需於 9月30日前遷出現址。現時,活化廳的會址及營運資金絕大部份由藝發局支持,在此一短時間內,我們亦將難以現行方式繼續營辦,積累下來的社區關係及行政經驗亦將無以為繼。我們認為是次問題不單反映「上海街視藝空間」的機制問題,也反映 貴局欠缺推動社區藝術及支持民間藝團持續發展的承擔和視野。因此我們促請 貴局應就此決定向公眾作出合理交待。

「活化廳」自2009年9月起在 貴局的支持下成立,並負責營運「上海街視藝空間」。三年多以來,一直致力拉近藝術與社區之對話,漸漸建立一定成績,並獲得社區人士與藝文界朋友支持和認同。由 貴局委託業界進行的評核報告中,亦一直正面肯定我們的工作。然而,在是次評核中, 貴局卻決定終止對「活化廳」的資助。這不但讓漸見成果的社區工作付之一炬,也等同扼殺「活化廳」年來與社區積累下來之情感關係繼續進深發展。

社區藝術需要深遠持續的經營。現時「上海街視藝空間」以每年續約、兩年公開招標一次的方式管理,不單讓藝團疲於繁複的行政程序,更有如這一次忽然被停止資助的風險,欠缺機制保障持續發展。從整體發展角度而言,藝團所建立的社區網絡及行政經驗是難得的社會資源,也是在 貴局支持下累積的成果。若 貴局眼光只放在資源分配,按行政機制由不同團體輪替管理,「上海街視藝空間」只淪為社區藝術的「臨時散貨場」,藝團難以對社區建立長遠的承擔和視野,街坊的參與亦不能持續發展。這不單白白浪費社會資源,也對整體社區藝術文化發展有害無益。

過去,我們亦曾不止一次要求 貴局檢討現行政策,如據資料所得,貴局過往曾於「上海街視藝空間」所屬大廈中掌握多達五個單位,這些單位不知何故後來又交回地政署,而部份仍一直空置至今近十年。若 貴局能從善如流,何不再向地政署開發這些閒置空間,提供具肯定成績的藝團一個過渡方案?但這些建議一直沒有得到 貴局的正視及回應,反映我們作為營運者的經驗亦難以傳達向 貴局決策者,這是現行制度上的重大遺憾! 

因此,我們在此向藝發局提出四點要求:
1)交待是次終止資助「活化廳」的具體原因,並提供相關會議紀錄及評核文件。
2)交待如何讓「上海街視藝空間」及「活化廳」延續發展的過渡方案,以避免一直以來積累下來的成果付之東流。
3)開展「上海街視藝空間」長遠推動社區藝術及如何讓營運藝團持續發展的公眾檢討,並咨詢業界人士及社區持份者之意見,制定與民間對話的發展政策方針
4)積極研究向地政署等部門開發不同地區閒置空間,開展類近的計劃,讓更多有志推動社區藝術之藝團持續發展。

多年來,本地藝術文化工作者前仆後繼,在有限資源下苦苦經營,可恨藝發局不單無意面對種種艱難的現實問題,更常以官僚的行政制度作為擋箭牌,藝團在建立一定成績後忽然「被終止」的例子屢見不鮮,而這正正是多年來窒礙本土藝術發展的一大根本原因。因此,請讓我們團結一致,共同爭取一個更重視民間藝團持續發展的政策,開發一片提供本地社區文化藝術能持續成長的土壤! 最後,感謝各界關心「活化廳」及社區藝術發展的朋友。 共勉。

活化廳